發生車禍時,受有損害的一方可以向對方請求「車禍賠償」,主要的依據是民法第184條一項前段的規定。民法第184條一項前段規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由此條,我們首先可以確定,必須是故意或過失造成車禍者才需要負起賠償責任。
不過到底哪些項目可以請求車禍賠償?各個項目可以請求多少金額、金額如何計算?又需要準備哪些資料呢?以下就來一一為你解惑!
一般民事車禍賠償項目及計算方式
1.財物損失
發生車禍時最直觀想到的就是車子及相關財物受損而遭受的財產損失。原則上受有損失的人可以向有過失的對方請求修車所花的錢、為了搬運受損財物而支出的運送費用等,若是愛車受損過於嚴重必須報廢,那可以向肇事者請求的就會是車子經估價後的「殘值」。要注意的是,損失的財物除非是全新的,否則都要考量折舊因素喔!
2.醫療、醫材費用
如果因為車禍而受傷,醫藥費、醫材費、包括後續的回診都可以依照實際支出的單據請求對方支付。保留驗傷單、診斷證明、看診收據等資料,以便釐清確實支出的數額。
3.看護費用
被害人因車禍受傷至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他人照護時,因此支出的看護費用,也可以向肇事者請求。應注意的是,被害人需要請醫生開立載明需要專人一定期間之照護(例如一個月全日照護、兩週半日照護等)之診斷證明,同時提供支出看護費用的收據或相關證明,才能作為賠償的依據。
例外的是,若是由親友看護而沒有相關收據,最高法院認為仍然可以參考當地看護的行情計算看護費用喔!畢竟家人出於親情而無償提供照護,是基於身分關係而來的恩惠,如果因此讓加害人免除責任,法院認為有失公平。
4.不能工作之損失
被害人因為車禍受傷,無法上班或有工作內容的調整,導致收入減少。減少的部分也可以請求加害者賠償。如果是學生或無業者也不用擔心,法院可能會依照最低工資或是考量被害人的學歷、工作經驗等資料,估算如果你沒有受傷應該可以取得多少收入以維持生活。當然,若擔心法院低估了你的薪資,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專業證書、過去工作經驗以及在就業中取得的薪資作為證明。在職中的被害人則可以拿薪資證明、匯款明細、打卡紀錄、公司職務調整文件、診斷證明等可證明薪資因車禍所受的傷害而減少的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受傷嚴重導致終身勞動能力減損的情形,例如癱瘓、一眼失明等,需另外做失能鑑定,由醫生診斷勞動失能的比例作為計算標準,詳細計算方式可以參考司法院小工具(霍夫曼一次給付試算 wkc/GDGT03 (judicial.gov.tw))。
5.不便費用
因為傷勢的不方便而只能搭乘計程車,而額外增加被害人的生活支出,就是所謂的「不便費用」。這些因為車禍而導致的代步費用,也可以向肇事者請求。
原則上,若被害人真的因此支出代步費用,且該代步方式亦在合理範圍內,也沒有逾越合理期間,法院通常會認定加害人應該加以賠償。被害人可以出具使用代步工具的單據,並說明如何有利用代步交通工具之必要佐證之。
6.精神慰撫金
所謂「精神慰撫金」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精神賠償」。被害人因車禍受傷,多少會產生心理上的創傷或不適,因此也可以就精神面的傷害向肇事者請求賠償。賠償的金額主要會考量肇事者與被害人雙方的收入、地位、學識程度、被害人受傷程度等,由法院斟酌決定,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或公式。
7.其他費用
必須是法律或判決先例認為可以請求的項目,才能納入請求賠償的範圍,並且請求的費用也必須在合理範圍內。例如:美容除疤費用、復健器材及相關費用等。
特殊情況民事車禍賠償項目:被害人死亡時
當車禍導致被害人死亡時,對於其家屬產生的創傷以及經濟上的負擔都非常巨大,因此肇事者所要賠償的項目除了上述提過的財物損失、死亡前所支出的醫療、看護費用等之外,還會有以下幾種:
1.喪葬費用
被害人死亡而需要支出喪葬費用,在合理範圍內必須由肇事者賠償。
2.對死者應扶養之人的賠償責任
死者原本如果有應扶養的親屬,因為死者死亡可能導致該親屬無法獲得足夠的扶養,將會有生活困頓的情形,這些親屬可以請求肇事者賠償他們所需要的扶養費用,這部分將會由法院考量受扶養親屬的需要而決定金額。
3.親屬之慰撫金
被害人因車禍死亡時,父、母、子女及配偶可能遭受身心巨大衝擊,因此亦可向肇事者請求精神慰撫金。
其他影響民事車禍賠償數額之因素
1.肇事比例
依照民法第216條的規定,如果被害人自己對事故發生也有過失,賠償金額將會根據過失責任比例調整。例如:被害人小搜與肇事者阿法的責任比例為30%比70%,而小搜請求之民事車禍賠償總共為100,000元,則小搜只能對阿法請求70,000元。
2.調解
調解程序是為了讓雙方節省訴訟費用及冗長的訴訟時間,而提供雙方在前端處理的程序,因此如果進行調解,則賠償金額原則上將由雙方自行議定,只要最後雙方都能夠接受即可!應注意的是,如果加害人有保第三人責任險,則保險公司也要一同參與調解,賠償金額才會對保險公司生效喔!
結語
車禍案件的賠償問題其實還有很多容易遺漏的小細節,如果車禍案件較為嚴重或複雜,或是雙方談不攏,建議民眾都可以直接向專業律師諮詢,以免自己的權益睡著了呦!